本人91年的,也是到了奔四的年纪了。这个年龄段,对赚钱这一块来说,越来越焦虑了,毕竟大数据统计来说,人生最能赚钱的年纪就在毕业到40左右这样的年纪。
从刚毕业玩博客,无意中来到赚吧,刚开始时不时发个贴,也通过大家发的贴获取到不少的东西。
混迹赚吧这么长时间,好像吧里大部分人都30往上了,感叹岁月无情啊。
本人211计算机专业毕业,贵州的,刚毕业时回省找工作,那时候贵阳这边还没兴起大数据,找相关专业工作巨困难,面试了好多公司,都是要求有3到5年相关工作经验。
最困难的时候,投简历,公司要求去面试,2块钱的公交费都付不起,也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。
感叹过世道的不公,也曾经憎恨过学校(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)。
后来好不容易进入一家初创公司,做电商的,老板想做自己的电商平台,折腾一个月,没做起来,把最初我们这群招进去的人全辞了,说是下个月发工资。一月后,一群人其公司要工资,看到他重新招了一批人,应该都是有开发经验的。上了一个月,老板只答应给我们两三百的工资,随便我们要不要,不要可以去劳动局投诉,当时也没谁在办公司拍个上班照片,打卡证据啥的,都是职场新手小白,大家也都只能吃哑巴亏。
后来连续面试了好多企业,后面去了高铁站——贵阳北站,那时贵阳北站还在建设中,去做维护工程师,站内的信息屏幕、广播系统、自动售票机、调度系统等这些都归我们管,2500的工资,每天在站内调试设备,各地方跑,累到不行。带我的那个师傅每个月1.5w,说是我做几年也能拿到这么多,怕是他们画饼,没坚持下来,辞职了。
那时正好2015年,从北站出来后,正好遇到贵阳搞贵安新区,开始引进了国内很多大厂,当时投了富士康的软件工程师,通过几轮笔试面试,半个月后进入了这家台湾企业,3500底薪,五险一金,包吃包住,每天可以加班两个小时(当时外地很多地方富士康员工自杀,可能是压力大,所以限制了加班时长),加班工资双倍计算,算下来每个月也能拿个五六千吧!
上班后工作内容和自己预想有偏差,本来想着自己211毕业,进去大厂想学点开发工作经验。那时候贵阳富士康正是刚起步,各个岗位都缺人,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去生产线维修打印机,就是打印你们新手机背后贴的那个二维码的打印机。
加上那时候谈了个女朋友(后来的前妻),那时候她还在读高三,在贵州这边一个地级市,由于富士康所在的贵安新区离贵阳城区较远,新区也才刚建立起来,交通很不便利,周末想见女朋友,来去路上花费时间,一整天就没了。
自我纠结了很久,正好遇到51放假,回去上了一天班,加上朋友的蛊惑,就想着辞职了。打访后发现,富士康辞职很难,这边刚起步,正是缺人的时候,想辞职更难。也算出生牛犊不怕虎把,后面晚上带着行李从宿舍偷跑了。之后几天,主管同事打过好多个电话,都没接。该说不说,富士康还是很正规的企业,次月还是发了我上班的工资,,觉得挺对不起这家企业的。
从富士康出来后,和两个高中同学办了家补习班,小学到高中补习那种,从师范大学找老师,搞了两个月,也算是有起色,后面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转让出去了。当时几人连个合伙合同都没有写,也是挺小白的!
几轮折腾下来,时间来到了2015年底,投简历进入了莆田系医院网络部,一直到2017年,两年时间,换了好几家医院,工资从3500到1W+,从程序员做到部门主管,都是包吃包住,住宿条件也好,住的单间,或者套房,节假日报销路费,待遇不错。中间很多波折,从供前妻读大学,到她辍学,跟着我一起上班。
做主管后遇到很多问题,压力倍增,前妻从同事变成了下属,不服管理,用钱也没有节制,上班几年没存到钱,还有欠款;加之莆田系医院问题暴雷(上班时公司都是把医院和网络分来的,所以很多网络部上班的都不知道医院内部的黑暗,之后很多医院网络人员被抓,其实也是挺冤枉的,那是后事),萌生了辞职的想法。
正好和一在广告店上班的朋友商量,准备合伙开广告店,医院上班期间自学的平面设计(做程序时有时没有美工,得自己设计网站)也正好有用处,然后就辞职做起了图文广告,从合伙到分道扬镳,坚持到现在。
好了,废话不多说,说说我这么些年折腾的一些感悟吧!
在医院期间自己前前后后建了几个网站,博客方面的,前期主要是兴趣使然,分享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、资源等。前后折腾了两年,没啥收入,在做网站期间自学的平面设计、SEO、竞价等知识用在了自己的网站上,用户日渐增长。
后面不断摸索,在网站里增加了些写真类的资源(C边类的),做了会员系统,付费资源等,慢慢在网站上有了收入,后期每个月有3000左右这样子。后面有客服说我的资源全网都搜不到,只有我这里有,且是C边,有点危险,加之后续因为工作,服务器忘记续费,陆陆续续也就没做了。
再后来,做了咸鱼,卖一些网课,软件啥的,也赚了不少钱,因为涉及到版权问题,被投诉封号了。
一直以来有在做公众号、百度文库、百家号(现在百度系太垃圾了)等,分享一些资源,资源售卖,流量主等每个月有个百来块收入吧。
总结:
工作方面:工资还算可以的话,能养家糊口,如果个人没有特长的话,能稳住就先稳住吧,可以抽空做做副业。
大环境不好,加之贸易战,听很多外面打工的朋友说,沿海地区很多工厂都是拿底薪2000块过日子。现在夜市摆摊年轻人比例越来越多,由此可见端倪。以前的年轻人,一般是不会去摆摊的,或者说不屑于摆摊。
情感方面:不要被恋爱脑冲昏头脑,合适你的,能助力你的才是最好的,漂亮帅气不能当饭吃。不然最后也会离你而去!如果对方有一些缺点能拖累你、拉胯你,当断则断!我就是鲜明的例子。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,必定有个好女人,反之亦然。
创业方面:有资本有底蕴有能力再去投资,资本小就别做重资产,资金回笼慢的方向。目前我就是被套牢了,想抽身,哪位大神有好的方向也可介绍一下。
兼职方面:个人觉得咸鱼、小红书可做,起号快、见效快。福吧有大把资源,收集整理就能上架;公众号也可以打辅助,见效慢点,需要有精力、有毅力;CSDN、头条、知乎、百家号等平台也可试试,配合网盘推广做资源分发,重在积累,量变产生质变,也是不小的收益。最好的当然是短视频平台,需要有创造力,耗费精力更大,收益也更高。有朋友在做外网短视频平台,我看了下他的视频,要是放在国内短视频平台,完全没人看的那种,看他收益一个月能有个万把块钱,想做短视频的可重点关注这方面。
当然,最赚钱的永远写在法L里,C边、涉H是最赚钱的,外面买东西,为一块两块讨价还价的人,在这方面是一点也不吝啬。有朋友也在做私人借贷,1W一个月回本,有能力能收到钱也可做。毕竟风浪越大鱼越多!
PS:个人也算是在迷茫期,有大神也请帮忙指点下!!!
版权声明:本站作为免费线报整合平台,文章快照抓取源于网络。临时存储未经验证,本站不参与任何平台活动,请自行甄别,谨防受骗!
一、 坎坷的职业历程
作者作为21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,职业生涯起步艰难。初期在贵阳因经验不足屡屡受挫,甚至遭遇初创公司恶意欠薪。他先后从事过高铁站设备维护、富士康硬件维修、莆田系医院网络部技术及管理岗位。期间虽薪资有所增长,但或因理想与现实不符(如富士康),或因行业风险与内部压力(如莆田系),均未长期坚持。后期尝试与朋友合伙创业(补习班、广告店),也因利益分配等问题未能持续。
二、 持续的副业探索
作者始终未放弃利用专业技能进行副业探索。他自学平面设计、SEO等,曾运营技术博客并转型为付费资源站,虽因内容风险及服务器问题终止,但获得了稳定收入。他也涉足过咸鱼售卖网课软件(因版权问题封号),以及运营公众号、百度文库等平台通过资源分享获取小额收益。
三、 人生经验与反思
工作观:在薪资尚可的情况下建议“求稳”,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副业。他指出当前经济环境下就业不易,年轻人摆摊现象增多即是印证。
情感观:以自身经历告诫,伴侣应选择能相互扶持、共同成长的,而非被外表等短期因素迷惑,并强调“当断则断”。
创业观:强调创业需具备资本、能力和资源,避免重资产、回款慢的项目,并坦言自己目前正处于被套牢的困境。
兼职建议:推荐咸鱼、小红书等起效快的平台,以及公众号、知乎等需长期积累但潜力巨大的内容平台,特别提及外网短视频可能存在蓝海机会。
风险警示:他提及最赚钱的方式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,但明确暗示其高风险性,并借用“风浪越大鱼越多”表达了对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认知。
总结:这是一位在职业道路上不断试错、在副业探索中持续学习的男性自白。他面临着中年的收入焦虑,既有对过去选择的反思,也有对当前困境的迷茫。全文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努力求生存、谋发展,并不断寻求突破的真实图景,最终在文末发出了寻求指点的呼声。
赌赢了你就安稳了 输了和现在也差不多
(别说让我少撸,跟这关系不大)
税前1.3,全年17+吧,单休,早8晚6,还好吧
之前想辞职,碰上疫情,又生了娃,就不敢了
没啥家底,父母都是老农民
结个婚,彩礼装修宴席烟酒等等,几乎都是自己出的钱
当时存的40多个,结个婚剩了10个不到
不是特别会折腾的人,也没啥特别的技术
今年干了电子Y的副业,
抽空就在贴吧等等发一下,有人就卖,主要还是留口碑,回头客不少了
也不求能赚多少,现在一个月,差不多能裹住一家三口的伙食费,知足
还是TM得赚钱,有钱的才踏实